技术新讯 > 非机动车,自行车装置制造技术 > 车辆的制作方法  >  正文

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7:25:59

本申请涉及充电,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1、对于电能驱动的车辆,会在车辆上设置充电口,如为传统车辆加油一样,需要通过插接充电接头来为车辆充电,进而来补充能量。

2、在一些技术方案中,使用口盖座板上部的唇边与侧围外板的过盈干涉搭接,以及座板底部的唇边与高压座板的过盈干涉搭接。这种侧围外板与轮罩外板仅通过口盖的唇边软胶来干涉搭接的方案存在漏水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而提出了本申请。根据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外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轮罩外板,所述轮罩外板与所述侧围外板连接;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环绕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且所述密封件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所述轮罩外板连接以密封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轮罩外板之间的间隙。

2、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围外板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围成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轮罩外板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围成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设置;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连接。

3、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环形部和抵接部,所述环形部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卡设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抵接部设置在所述环形部的外侧壁上,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4、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向所述轮罩外板的内部延伸设置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靠近所述轮罩外板的边缘设置有沿所述第一通孔径向方向延伸的翻边,所述抵接部包括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分别与所述延伸部和所述翻边连接;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向远离所述侧围外板的一侧延伸设置。

5、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部的内部设置有加强件。

6、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凸起。

7、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罩外板设置有向远离所述侧围外板方向凹陷的凹槽,所述密封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密封件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所述轮罩外板连接。

8、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罩外板远离所述侧围外板的一侧形成有容纳腔,所述车辆还包括:充电座;安装支架,所述充电座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所述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和所述轮罩外板连接。

9、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密封件沿所述第一通孔径向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密封件沿所述第一通孔径向方向的投影的内部。

10、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充电口盖,所述充电口盖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充电口盖的边缘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11、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

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密封件分别与侧围外板、轮罩外板连接以密封侧围外板和轮罩外板之间的间隙,密封件能够实现对侧围外板和轮罩外板之间干区的密封,可以避免雨水进入二者之间的干区内,降低了漏水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环形部和抵接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的内部设置有加强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凸起。

7.如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外板设置有向远离所述侧围外板方向凹陷的凹槽,所述密封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密封件分别与所述侧围外板、所述轮罩外板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密封件沿所述第一通孔径向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密封件沿所述第一通孔径向方向的投影的内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外板远离所述侧围外板的一侧形成有容纳腔,所述车辆还包括: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

技术总结一种车辆,包括:侧围外板、轮罩外板和密封件,侧围外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轮罩外板与侧围外板连接,密封件环绕第一通孔设置,且密封件分别与侧围外板、轮罩外板连接以密封侧围外板和轮罩外板之间的间隙。本申请能够实现对侧围外板和轮罩外板之间干区的密封,可以避免雨水进入二者之间的干区内,降低了漏水的风险。技术研发人员:钟林英,王海明,郑刘振,刘燚,谢璐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28技术公布日:2024/6/20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75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