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车辆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 > 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  正文

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0-15 09:22:20

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热管理的,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车辆可以包括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用于调节车辆的待控温部件(例如电池包)的温度。但是,热管理系统的架构通常较为复杂,集成难度较大,不利于热管理系统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简化了热管理系统的架构,使得热管理系统能够易于集成,利于热管理系统的小型化。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用于车辆,车辆包括待控温部件。热管理系统包括集成阀组、换热回路以及控温回路。集成阀组包括多个接口组和多个连接通道。接口组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接通道被配置为连通任意两个接口组;和/或,连接通道被配置为连通一个接口组中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多个接口组包括换热接口组和控温接口组。换热回路包括换热管路和换热部件。换热管路的第一端与换热接口组中的第一接口连通,换热管路的第二端与换热接口组中的第二接口连通。换热部件位于换热管路上,且换热部件用于与换热管路内的冷却液换热。控温回路包括控温管路,控温管路的第一端与控温接口组中的第一接口连通,控温管路的第二端与控温接口组中的第二接口连通。待控温部件位于控温管路上,控温管路内的冷却液用于与待控温部件换热。

4、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将换热部件设置在换热管路上,将待控温部件设置在控温管路上,这样一来,在连接通道将换热接口组和控温接口组连通时,冷却液就能够在换热管路和控温管路之间流动,使得待控温部件能够通过冷却液与换热部件换热,从而能够对待控温部件的温度起到调节作用。

5、例如,热管理系统能够在待控温部件的温度较低(例如小于设定温度范围中的最小值)时对待控温部件进行制热,并且能够在待控温部件的温度较高(例如大于设定温度范围中的最大值)时对待控温部件进行制冷,使得待控温部件的温度能够处于设定温度范围之内,提高了待控温部件的性能。此外,在待控温部件的温度较高、待控温部件向冷却液释放热量时,冷却液能够实现对于待控温部件的余热回收,提高了热管理系统的能效。

6、在连接通道连通控温接口组中的第一接口以及第二接口时,连接通道与控温管路之间能够形成闭合环路,冷却液在连接通道与控温管路之间形成的闭合环路内流动,能够对待控温部件起到均温的作用,减小待控温部件不同位置处的温差,提高待控温部件的使用性能。

7、此外,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相邻设置,使得换热管路能够与换热接口组中相邻设置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通,控温管路能够与控温接口组中相邻设置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通,从而使得换热管路和控温管路能够按照设定的顺序(也即是换热接口组和控温接口组的排列顺序)与集成阀组连通,使得换热管路和控温管路在与集成阀组连通时无需交叉,简化了热管理系统的架构,降低了热管理系统的管路(包括换热管路和控温管路)布置难度,利于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化和小型化,使得热管理系统能够满足不同车身造型和前舱布置的需求,提高了热管理系统的适用性。并且,换热管路和控温管路在与集成阀组连通时无需交叉,还能够降低冷却液的流阻,提高冷却液在换热管路以及控温管路内的流动速度,提高热管理系统的使用性能。

8、可以理解地,热管理系统通过冷却液实现待控温部件与换热部件之间的换热,缩短了传热路径,提高了热管理系统的能效,使得热管理系统能够实现高能效制冷以及制热。也即是,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实现高能效、集成化以及小型化的热管理系统。

9、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换热接口组包括第一换热接口组。换热部件包括蒸发器。换热管路包括第一换热管路。第一换热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一换热接口组中的第一接口连通,第一换热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一换热接口组中的第二接口连通。蒸发器位于第一换热管路上,蒸发器用于吸收第一换热管路内的冷却液的热量。可以理解地,设置第一换热管路与第一换热接口组中相邻设置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通,使得第一换热管路和控温管路能够按照设定的顺序(也即是第一换热接口组和控温接口组的排列顺序)与集成阀组连通,从而使得第一换热管路和控温管路在与集成阀组连通时无需交叉,简化了热管理系统的架构,降低了热管理系统的管路(例如第一换热管路和控温管路)布置难度,利于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化和小型化,使得热管理系统能够满足不同车身造型和前舱布置的需求,提高了热管理系统的适用性。并且,将蒸发器设置在第一换热管路上,使得第一换热管路内的冷却液能够向蒸发器释放热量,从而能够降低第一换热管路内冷却液的温度。这样一来,在连接通道连通第一换热接口组和控温接口组时,就能够降低控温管路内冷却液的温度,实现对于待控温部件的制冷。

10、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换热接口组包括第二换热接口组。换热部件包括冷凝器。换热管路包括第二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二换热接口组中的第一接口连通,第二换热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二换热接口组中的第二接口连通。冷凝器位于第二换热管路上,冷凝器用于向第二换热管路内的冷却液释放热量。可以理解地,设置第二换热管路与第二换热接口组中相邻设置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通,使得控温管路、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能够按照设定的顺序(也即是控温接口组、第一换热接口组和第二换热接口组的排列顺序)与集成阀组连通,从而使得控温管路、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在与集成阀组连通时无需交叉,简化了热管理系统的架构,降低了热管理系统的管路(例如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和控温管路)布置难度,利于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化和小型化,使得热管理系统能够满足不同车身造型和前舱布置的需求,提高了热管理系统的适用性。并且,将冷凝器设置在第二换热管路上,使得第二换热管路内的冷却液能够吸收冷凝器的热量,从而能够升高第二换热管路内冷却液的温度。这样一来,在连接通道连通第二换热接口组和控温接口组时,就能够升高控温管路内冷却液的温度,实现对于待控温部件的制热。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连接通道连通不同的接口组(例如连通第一换热接口组和控温接口组、或者连通第二换热接口组和控温接口组),使得不同温度的冷却液能够流入控温管路内,从而能够对待控温部件的温度起到调节作用,实现对于待控温部件的制冷以及制热,使得待控温部件的温度能够处于设定温度范围之内,提高了待控温部件的性能。

1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控温部件包括电池包。控温接口组包括电池包接口组,控温管路包括电池包管路。电池包管路的第一端与电池包接口组中的第一接口连通,电池包管路的第二端与电池包接口组中的第二接口连通。电池包位于电池包管路上,电池包管路内的冷却液用于与电池包换热。如此设置,使得热管理系统能够对电池包的温度起到调节作用,实现对于电池包的制冷以及制热,使得电池包的温度能够处于第一设定温度范围之内,提高了电池包的性能,从而提高了车辆的续航里程。

12、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池包管路包括电池包主管和电池包支管。电池包主管的第一端与电池包接口组中的第一接口连通,电池包主管的第二端与电池包接口组中的第二接口、以及电池包支管的第一端连通。电池包位于电池包主管上。电池包支管的第二端位于电池包和电池包接口组中的第一接口之间,且与电池包主管连通。如此设置,使得电池包支管能够对与电池包换热的冷却液起到分流的作用。这样一来,通过调节电池包支管内冷却液的流量,就能够对与电池包换热的冷却液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从而能够对电池包的进水温度起到调节作用,使得电池包的进水温度能够处于设定进水温度范围之内,提高热管理系统的使用可靠性。

13、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阀,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与电池包主管的第二端连通,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与电池包接口组中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与电池包支管的第一端连通。如此设置,使得电池包主管的第二端能够与电池包接口组中的第二接口以及电池包支管的第一端连通。并且,第一三通阀能够对流经电池包支管的冷却液的流量、以及与电池包换热的冷却液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从而能够对电池包的进水温度起到调节作用,使得电池包的进水温度能够处于设定进水温度范围之内,提高热管理系统的使用可靠性。

14、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三通阀与集成阀组集成。如此设置,能够提高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度,利于热管理系统的小型化。

15、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换热芯体。控温接口组包括换热芯体接口组,控温管路包括换热芯体管路。换热芯体管路的第一端与换热芯体接口组中的第一接口连通,换热芯体管路的第二端与换热芯体接口组中的第二接口连通。换热芯体位于换热芯体管路上,换热芯体管路内的冷却液通过换热芯体与空气换热。可以理解地,设置换热芯体管路与换热芯体接口组中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通,使得换热芯体管路、换热管路以及电池包管路能够按照设定的顺序(也即是换热芯体接口组、换热接口组和电池包接口组的排列顺序)与集成阀组连通,使得换热芯体管路在与集成阀组连通时,无需与其他管路(例如换热管路或者电池包管路)之间产生交叉,简化了热管理系统的架构,降低了热管理系统的管路(例如换热管路、电池包管路和换热芯体管路)布置难度,利于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化和小型化,提高了热管理系统的适用性。并且,冷却液能够通过换热芯体升高换热芯体周围空气(例如乘员舱空气)的温度,冷却液也能够通过换热芯体降低换热芯体周围空气(例如乘员舱空气)的温度,使得换热芯体能够作为冷芯以及暖芯使用,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相对于换热芯体只能作为冷芯或者暖芯使用来说,无需采用额外的电能来进行制冷或者制热,减少了能源浪费,提高了热管理系统的能效。此外,通过设置连接通道连通不同的接口组(例如第一换热接口组、第二换热接口组、电池包接口组和换热芯体接口组),即可实现对于电池包以及换热芯体周围空气(例如乘员舱内空气)的分别制冷和制热,满足电池包以及换热芯体周围空气(例如乘员舱内空气)的温度需求,使得热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多种不同的热管理模式,提高热管理系统的使用灵活性。

16、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控温部件包括动力总成。控温接口组包括动力总成接口组,控温管路包括动力总成管路。动力总成管路的第一端与动力总成接口组中的第一接口连通,动力总成管路的第二端与动力总成接口组中的第二接口连通。动力总成位于动力总成管路上,动力总成管路内的冷却液用于与动力总成换热。可以理解地,设置动力总成管路与动力总成接口组中相邻设置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通,使得动力总成管路、换热芯体管路、换热管路以及电池包管路能够按照设定的顺序(也即是动力总成接口组、换热芯体接口组、换热接口组和电池包接口组的排列顺序)与集成阀组连通,从而使得动力总成管路在与集成阀组连通时,无需与其他管路(例如换热管路、电池包管路或者换热芯体管路)之间产生交叉,简化了热管理系统的架构,降低了热管理系统的管路(例如换热管路、电池包管路、换热芯体管路和动力总成管路)布置难度,利于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化和小型化,提高了热管理系统的适用性。并且,动力总成管路内的冷却液可以用于与动力总成换热,这样一来,通过设置连接通道连通不同的接口组(例如连通第一换热接口组和动力总成接口组、或者连通第二换热接口组和动力总成接口组),就能够使得不同温度的冷却液流入动力总成管路内,从而对动力总成的温度起到调节作用,实现对于动力总成的制冷或者制热,使得动力总成的温度能够处于第二设定温度范围之内,提高了动力总成的性能。并且,在动力总成的温度较高、动力总成向冷却液释放热量时,冷却液能够实现对于动力总成的余热回收,提高了热管理系统的能效。此外,设置连接通道连通不同的接口组,还能够使得热管理系统实现不同的热管理模式,提高热管理系统的使用灵活性。

17、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前端散热器,前端散热器位于动力总成管路上。动力总成管路内的冷却液通过前端散热器与空气换热。如此设置,使得动力总成能够通过前端散热器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并且使得动力总成能够通过前端散热器向空气中散热,从而能够对动力总成的温度起到调节作用,使得动力总成的温度能够处于第二设定温度范围之内,以避免动力总成的温度过高(例如高于第二设定温度范围中的最大值)或者过低(例如小于第二设定温度范围中的最小值),提高了动力总成的使用可靠性。

18、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动力总成管路包括动力总成主管和动力总成支管。动力总成接口组中的第一接口与动力总成主管的第一端、以及动力总成支管的第一端连通。动力总成主管的第二端与动力总成接口组中的第二接口连通。动力总成和前端散热器位于动力总成主管上,且动力总成位于动力总成接口组中的第二接口和动力总成支管的第二端之间,前端散热器位于动力总成支管的第二端和动力总成接口组中的第一接口之间。动力总成支管的第二端与动力总成主管连通。如此设置,使得动力总成支管能够对流经前端散热器的冷却液起到分流的作用。这样一来,通过调节动力总成支管内冷却液的流量,就能够对通过前端散热器与空气换热的冷却液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从而能够对动力总成管路内冷却液的温度起到调节作用,使得热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不同的热管理模式,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19、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与动力总成接口组中的第一接口连通,第二三通阀的第二端与动力总成主管的第一端连通,第二三通阀的第三端与动力总成支管的第一端连通。如此设置,使得动力总成接口组中的第一接口可以与动力总成主管的第一端以及动力总成支管的第一端连通,并且,第二三通阀能够对流经动力总成支管的冷却液的流量、以及与前端散热换热的冷却液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从而能够对于动力总成换热的冷却液的温度起到调节作用,使得动力总成的温度能够处于第二设定温度范围之内,提高动力总成的使用可靠性。

20、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三通阀与集成阀组集成。如此设置,能够提高热管理系统的集成度,利于热管理系统的小型化。

21、另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如上述的热管理系统、待控温部件以及控制器。待控温部件位于热管理系统的控温管路上,控温管路内的冷却液用于与待控温部件换热。控制器与热管理系统的集成阀组电连接,用于控制集成阀组的阀芯位置切换,以使集成阀组的连接通道连通任意两个接口组;和/或,以使集成阀组的连接通道连通一个接口组中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2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如上述的热管理系统,因此具有上述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15/31394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