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无机化学及其化合物制造及其合成,应用技术 > 连续铸造用的耐火物及耐火物部件的制作方法  >  正文

连续铸造用的耐火物及耐火物部件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0-21 14:19:11

本发明涉及连续铸造用的耐火物以及使用有该耐火物的连续铸造用的喷嘴等耐火物部件。

背景技术:

1、本发明者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兼备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耐热冲击性的连续铸造用的耐火物。

2、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0276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者们在试制使用了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耐火物的耐火物部件并反复试验时发现,希望进一步提高耐腐蚀性及耐热冲击性。

2、即,由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耐火物含有40质量%以上的氧化镁(方镁石),因此对包含cao、mno等碱性夹杂物的钢种表现有优异的耐腐蚀性,但与此相反,对包含sio2等酸性夹杂物的钢种则耐腐蚀性不足。此外,已知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耐火物中,在使用时会引起氧化镁-碳反应(下述(1)的反应),尤其当反复使用时,则组织会发生变质,并且会发生高弹性模量化而导致耐热冲击性下降。

3、mgo(固体)+c(固体)→mg(气体)+co(气体)(1)

4、近年,由于在连续铸造用的喷嘴等、连续铸造用的耐火物部件上,在预热不充分的状态或无预热状态下使用的情况增多,因此希望进一步提高耐热冲击性。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连续铸造用的耐火物及耐火物部件的耐腐蚀性及耐热冲击性。

6、本发明者们立足于含有较多的氧化镁(方镁石)而引起的上述缺陷,将氧化镁(方镁石)的含量限制到小于40质量%,在此之上,在为了提高耐腐蚀性及耐热冲击性而反复试验及研究时发现,在实现耐火物的致密化的同时控制耐火物内部的气孔形态是关键所在。而且,因此发现耐火物中的耐火物粒子的粒度构成(体积比例)是重要的控制要素之一,以至于完成了本发明。

7、即,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可提供以下的连续铸造用的耐火物。

8、一种连续铸造用的耐火物,包含10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的游离的碳成分,剩余部分的主矿物相由选自刚玉、尖晶石及方镁石中的1种或2种以上构成,所述方镁石的含量小于40质量%,且二氧化硅成分及碳化硅成分的含量合计小于15质量%,其特征在于,

9、在将从该耐火物的构成物中除去由游离的碳成分构成的构成物的部分作为100体积%时,粒径超过0.3mm的耐火物粒子为20体积%以上,粒径0.045mm以下的耐火物粒子为3体积%以上30体积%以下,

10、该耐火物中的耐火物粒子之中,至少在最大粒子尺寸的粗大粒子的周围,存在有与该粗大粒子的形状相似的大致连续的空隙层,在该大致连续的空隙层之中,存在于两端的含有碳的基质组织与该粗大粒子的界面上的空隙层的合计厚度为,相对于该粗大粒子的粒子尺寸为0.3%以上3.0%以下,

11、并且,表观气孔率为16%以下,且至1500℃为止的最大的热膨胀系数为0.6%以下。

12、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其他观点,可提供一种连续铸造用的耐火物部件,在与钢液接触的部位的一部分或整体上配置有上述本发明的连续铸造用的耐火物。

13、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连续铸造用的耐火物及耐火物部件的耐腐蚀性及耐热冲击性。由此,即使在无预热状态下使用的使用环境中,也能够发挥优异的耐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连续铸造用的耐火物,包含10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的游离的碳成分,剩余部分的主矿物相由选自刚玉、尖晶石及方镁石中的1种或2种以上构成,所述方镁石的含量小于40质量%,且二氧化硅成分及碳化硅成分的含量合计小于15质量%,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铸造用的耐火物,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铸造用的耐火物,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续铸造用的耐火物,其特征在于,

5.一种连续铸造用的耐火物部件,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续铸造用的耐火物被配置在与钢液接触的部位的一部分或整体上。

技术总结本发明用于提高连续铸造用的耐火物及耐火物部件的耐腐蚀性及耐热冲击性。具体而言,本发明的耐火物包含10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的游离的碳成分,剩余部分的主矿物相由选自刚玉、尖晶石及方镁石中的1种或2种以上构成,所述方镁石的含量小于40质量%,且二氧化硅成分及碳化硅成分的含量合计小于15质量%。在将从该耐火物的构成物中除去由游离的碳成分构成的构成物以外的部分作为100体积%时,粒径超过0.3mm的耐火物粒子为20体积%以上,粒径0.045mm以下的耐火物粒子为3体积%以上30体积%以下,该耐火物中的耐火物粒子之中,至少在最大粒子尺寸的粗大粒子的周围,存在有与该粗大粒子的形状相似的大致连续的空隙层。该耐火物的表观气孔率为16%以下,至1500℃为止的最大的热膨胀系数为0.6%以下。技术研发人员:李玲,森川胜美,松本成史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黑崎播磨株式会社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0/17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21/31769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