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B柱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2-26 15:53:54
本申请涉及车身b柱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b柱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1、车身b柱总成又称中柱,车身b柱总成位于前门和后门之间,其同时承受着车顶和前后门的压力。因此,在侧面碰撞和顶部抗压的工况中,车身b柱总成是抵抗变形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承力部件。
2、但是,在侧面碰撞和顶部抗压的工况中,现有的车身b柱总成容易因为突然受到巨大的冲击应力而发生断裂,由此带来严重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车身b柱总成及车辆,以解决现有的车身b柱总成容易因为突然受到巨大的冲击应力而发生断裂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的车身b柱总成连接于上边梁的一端,车身b柱总成包括加强板、内板和外补板,上边梁连接于加强板的一端,加强板和内板连接并围设形成装配腔,外补板设置于装配腔内,定义加强板靠近上边梁的一端为抗弯段,加强板远离上边梁的一端为吸能段,外补板连接于抗弯段,且外补板和内板间隔设置。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车身b柱总成还包括内补板,内补板设置于装配腔内,且内补板连接于内板,外补板和内补板间隔设置。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板包括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连接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第二连接板,第三侧板远离第二连接板的一端朝向靠近抗弯段的方向延伸并连接抗弯段,第四侧板远离第二连接板的一端朝向靠近抗弯段的方向延伸并连接抗弯段。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补板包括第一分板和第二分板,第一分板的设置于第三侧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连接处,且第一分板分别连接第三侧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二分板的设置于第四侧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连接处,且第二分板分别连接第四侧板和第二连接板。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板包括呈l形连接的第一折弯段和第二折弯段,第一折弯段和第二折弯段一体冲压成型设置,且第一折弯段贴设并连接于第三侧板的表面,第二折弯段贴设并连接于第二连接板的表面。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分板包括呈l形连接的第三折弯段和第四折弯段,第三折弯段和第四折弯段一体冲压成型设置,且第三折弯段贴设并连接于第四侧板的表面,第四折弯段贴设并连接于第二连接板的表面。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补板从抗弯段连接上边梁的一端延伸至抗弯段连接吸能段的一端。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补板的横截面呈u形。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板设有多个沿着自身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镂空孔。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抗弯段为热成型钢材质,且抗弯段的屈服强度大于950mpa,抗弯段的抗拉强度大于1300mpa。吸能段为热成型钢材质,吸能段的屈服强度大于370mpa,吸能段的抗拉强度大于550mpa。
1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车身b柱总成及车辆,由以上可知,首先,通过加强板和内板连接并围设形成装配腔,能有效增大车身b柱总成的结构强度,以抵抗侧面碰撞和顶部抗压工况中的变形,进而降低车内成员受到的伤害。
14、进一步地,由于加强板分为抗弯段和吸能段,且外补板仅设置于抗弯段。因此,当车辆顶部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或者压力)时,加强板的吸能段能够迅速发生溃缩,以通过自身的溃缩形变吸收大部分的顶部冲击力,之后,通过加强板的抗弯段和外补板连接形成的抗弯结构抵抗剩余的顶部冲击力。显然,由于大量的顶部冲击力已经被吸能段吸收,因此,此时,车身b柱总成发生断裂的概率大大降低。
15、进一步地,由于外补板和内板间隔设置,因此,当车辆侧部受到较大冲击力(或者压力)时,加强板和外补板能够朝向内板发生弯曲形变,直至外补板直接接触内板。显然,加强板和外补板在发生弯曲形变的过程中能够吸收大量的侧部冲击力,之后,剩余的侧部冲击力难以造成整个车身b柱总成发生断裂。
16、更进一步地,由于本申请中的车身b柱总成为多个零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加强板、内板和外补板)连接形成的复合结构,因此,相比于现有的一体成型式结构,本申请的车身b柱总成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结构强度,而且可以显著减小自身的重量。
技术特征:1.一种车身b柱总成,连接于上边梁(100)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b柱总成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补板,所述内补板设置于所述装配腔内,且所述内补板连接于所述内板(300),所述外补板(400)和所述内补板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300)包括第三侧板(310)、第四侧板(320)以及连接所述第三侧板(310)和所述第四侧板(320)的第二连接板(330),所述第三侧板(310)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330)的一端朝向靠近所述抗弯段(210)的方向延伸并连接所述抗弯段(210),所述第四侧板(320)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330)的一端朝向靠近所述抗弯段(210)的方向延伸并连接所述抗弯段(2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补板包括第一分板(510)和第二分板(520),所述第一分板(510)的设置于所述第三侧板(3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30)的连接处,且所述第一分板(510)分别连接所述第三侧板(3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30),所述第二分板(520)的设置于所述第四侧板(32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30)的连接处,且所述第二分板(520)分别连接所述第四侧板(32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板(510)包括呈l形连接的第一折弯段(511)和第二折弯段(512),所述第一折弯段(511)和所述第二折弯段(512)一体冲压成型设置,且所述第一折弯段(511)贴设并连接于所述第三侧板(310)的表面,所述第二折弯段(512)贴设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330)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补板(400)从所述抗弯段(210)连接上边梁(10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抗弯段(210)连接所述吸能段(220)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补板(400)的横截面呈u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300)设有多个沿着自身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镂空孔(34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弯段(210)为热成型钢材质,且所述抗弯段(210)的屈服强度大于950mpa,所述抗弯段(210)的抗拉强度大于1300mpa;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9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b柱总成。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身B柱总成及车辆,车身B柱总成连接于上边梁的一端,车身B柱总成包括加强板、内板和外补板,上边梁连接于加强板的一端,加强板和内板连接并围设形成装配腔,外补板设置于装配腔内,定义加强板靠近上边梁的一端为抗弯段,加强板远离上边梁的一端为吸能段,外补板连接于抗弯段,且外补板和内板间隔设置。本申请提供的车身B柱总成及车辆,解决了现有的车身B柱总成容易因为突然受到巨大的冲击应力而发生断裂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王艳,陈建先,鲁加蕾,王松,杨杨,田振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522技术公布日:2024/12/23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226/34729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