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车辆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 > 整车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  正文

整车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6:34:00

本申请涉及热管理,尤其涉及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温度较高,不利于回收利用,热管理效率较低。

2、申请内容

3、在申请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申请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4、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所述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

5、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电驱系统换热回路、空调热泵换热回路和第一换热器;

6、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电驱系统换热回路连通,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空调热泵换热回路连通,其中,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之间。

7、根据本申请的整车热管理系统,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电驱系统换热回路、空调热泵换热回路和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包括三个腔室,三个腔室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腔室与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连通,第二腔室与电驱系统换热回路连通,第三腔室与空调热泵换热回路连通,第二腔室位于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由此,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电驱系统换热回路、空调热泵换热回路共同第一换热器,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间隔开,第一腔室与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连通,第三腔室与空调热泵换热回路连通,第一腔室的热量先传递至第二腔室,再通过第二腔室传递至第三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不直接换热,使得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排出的热量先传递至电驱系统换热回路再传递至空调热泵换热回路,避免空调热泵换热回路直接与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排出的热量换热而产生过压。

8、可选地,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中相邻腔室的冷却流体的流动方向是相反的。

9、可选地,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在同一侧依次设置进口和出口,以致相邻腔室的冷却流体的流动方向是相反的。

10、可选地,所述第一腔室的进口、所述第二腔室的出口和所述第三腔室的进口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腔室的出口、所述第二腔室的进口和所述第三腔室的出口均位于另一侧。

11、可选地,当所述整车热管理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中相邻腔室的温域是不同的,且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的温域依次呈阶梯关系。

12、可选地,第一温度对应于所述第一腔室,第二温度对应于所述第二腔室,第三温度对应于所述第三腔室;所述第一温度对应的温度范围为:80-100℃,所述第二温度对应的温度范围为:40-65℃,所述第三温度对应的温度范围为:10-35℃。

13、可选地,其还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四腔室和第五腔室;所述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包括发动机冷却换热回路和发动机进排气换热回路,所述第五腔室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换热回路连通,所述第四腔室与所述发动机进排气换热回路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发动机进排气换热回路连通,所述发动机进排气换热回路中冷却流体先流经所述第四腔室,后流经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以致提前冷却结露。

14、可选地,其还包括排气口,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排气口依次倾斜设置,以致提前冷却结露的冷凝水,经所述排气口排出。

15、可选地,其还包括:水冷中冷器,所述水冷中冷器包括第六腔室和第七腔室,所述电驱系统换热回路、所述第七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所述第六腔室和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先流经所述第一腔室,后流经所述第六腔室,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水冷中冷器,以降温。

16、可选地,所述第六腔室和所述第七腔室的冷却流体的流动方向是相反。

17、可选地,所述第六腔室的进口位于所述水冷中冷器的第一侧,所述第七腔室的进口位于所述水冷中冷器的第二侧;

18、所述第六腔室的出口位于所述水冷中冷器的第二侧,所述第七腔室的出口位于所述水冷中冷器的第一侧。

19、可选地,所述电驱系统换热回路和所述空调热泵换热回路可通过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进行换热,且所述空调热泵换热回路可利用换热的热量,以为乘员舱供热。

20、可选地,所述空调热泵换热回路可利用换热的热量,以为电池供热。

21、可选地,其还包括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与所述空调热泵换热回路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用于与外部进行热交换。

22、可选地,当整车热管理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电驱系统换热回路和所述空调热泵换热回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23、可选地,当整车热管理系统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和所述电驱系统换热回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所述电驱系统换热回路和所述空调热泵换热回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24、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25、根据本申请的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整车热管理系统,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电驱系统换热回路、空调热泵换热回路和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包括三个腔室,三个腔室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腔室与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连通,第二腔室与电驱系统换热回路连通,第三腔室与空调热泵换热回路连通,第二腔室位于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由此,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电驱系统换热回路、空调热泵换热回路共同第一换热器,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间隔开,第一腔室与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连通,第三腔室与空调热泵换热回路连通,第一腔室的热量先传递至第二腔室,再通过第二腔室传递至第三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不直接换热,使得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排出的热量先传递至电驱系统换热回路再传递至空调热泵换热回路,避免空调热泵换热回路直接与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排出的热量换热而产生过压。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特征:

1.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中相邻腔室的冷却流体的流动方向是相反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在同一侧依次设置进口和出口,以致相邻腔室的冷却流体的流动方向是相反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的进口、所述第二腔室的出口和所述第三腔室的进口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腔室的出口、所述第二腔室的进口和所述第三腔室的出口均位于另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整车热管理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中相邻腔室的温域是不同的,且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的温域依次呈阶梯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温度对应于所述第一腔室,第二温度对应于所述第二腔室,第三温度对应于所述第三腔室;所述第一温度对应的温度范围为:80-100℃,所述第二温度对应的温度范围为:40-65℃,所述第三温度对应的温度范围为:10-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四腔室和第五腔室;所述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包括发动机冷却换热回路和发动机进排气换热回路,所述第五腔室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换热回路连通,所述第四腔室与所述发动机进排气换热回路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发动机进排气换热回路连通,所述发动机进排气换热回路中冷却流体先流经所述第四腔室,后流经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以致提前冷却结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排气口,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排气口依次倾斜设置,以致提前冷却结露的冷凝水,经所述排气口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水冷中冷器,所述水冷中冷器包括第六腔室和第七腔室,所述电驱系统换热回路、所述第七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所述第六腔室和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先流经所述第一腔室,后流经所述第六腔室,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水冷中冷器,以降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腔室和所述第七腔室的冷却流体的流动方向是相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腔室的进口位于所述水冷中冷器的第一侧,所述第七腔室的进口位于所述水冷中冷器的第二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系统换热回路和所述空调热泵换热回路可通过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进行换热,且所述空调热泵换热回路可利用换热的热量,以为乘员舱供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热泵换热回路可利用换热的热量,以为电池供热。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与所述空调热泵换热回路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用于与外部进行热交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整车热管理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电驱系统换热回路和所述空调热泵换热回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整车热管理系统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和所述电驱系统换热回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所述电驱系统换热回路和所述空调热泵换热回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1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技术总结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和车辆。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电驱系统换热回路、空调热泵换热回路和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包括三个腔室,三个腔室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腔室与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连通,第二腔室与电驱系统换热回路连通,第三腔室与空调热泵换热回路连通,第二腔室位于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由此,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电驱系统换热回路、空调热泵换热回路共同第一换热器,使得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排出的热量先传递至电驱系统换热回路再传递至空调热泵换热回路,避免空调热泵换热回路直接与发动机系统换热回路排出的热量换热而产生过压。技术研发人员:王坤城,顾将,周凯,闻小权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4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131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