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机动车,自行车装置制造技术 > 全地形车的制作方法  >  正文

全地形车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7:47:48

本技术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1、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由于全地形车通常行驶在复杂路面,因此全地形车车身经常会产生剧烈振动,并在车架与顶杠之间传递。

2、现有的布置中,全地形车的顶杠一般仅通过螺栓、铆钉等紧固件与车架连接,导致顶杠和车架的连接位置的强度不高。特别是车辆受到较大冲击力时,通过紧固件进行简单连接的顶杠和车架无法发挥对驾驶舱内的保护作用。

3、当顶杠由螺栓固定安装车架上,在受外力冲击过程中可能顶杠和车架之间具有较大的剪切力,会导致切断用于固定顶杠和车架的紧固件。

4、现行的方案中,暂时没有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案,能够减小车架和顶杠之间的剪切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的车架和顶杠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车架、顶杠、悬架组件、行走组件和动力系统;顶杠设置在车架的上方,并与车架固定连接,顶杠与车架围绕形成供驾乘者乘坐的驾驶舱;悬架组件与车架连接;行走组件通过悬架组件与车架连接;动力系统用于驱动行走组件;顶杠包括延伸部,车架包括用于和延伸部连接的侧梁,延伸部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形成有第一限位部,侧梁至少部分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形成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互嵌合,侧梁和延伸部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

4、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部包括第二限位面,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平行于第一方向,且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抵接,沿着垂直于第一限位面的第三方向,第一限位部沿第三方向的投影与第二限位部沿第三方向的投影重叠。

5、进一步地,侧梁和延伸部中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内陷以形成有容纳连接件的安装槽,紧固件至少部分穿过侧梁和延伸部后与连接件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上还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包括用于设置紧固件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与连接件抵接的抵接部。

7、进一步地,连接件为螺母,抵接部基本呈“u”形结构,从螺母的轴线方向观察,抵接部和螺母至少部分重叠,且抵接部和螺母的螺纹孔的重叠面积为0。

8、进一步地,延伸部靠近侧梁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凸起部,侧梁靠近延伸部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限位部中,第二凸起部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限位部中。

9、进一步地,延伸部和侧梁之间沿第一方向上形成有缓冲部,缓冲部为延伸部和侧梁之间预留的一段间隙空间。

10、进一步地,车架包括扶手杆以及用于安装仪表的仪表架,扶手杆的一端连接仪表架,扶手杆的另一端连接顶杠。

11、进一步地,扶手杆的一端和顶杠固定连接,扶手杆的另一端和仪表架的连接方式为第一连接方式,侧梁和延伸部的连接方式为第二连接方式,第一连接方式和第二连接方式基本一致。

12、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的结构和第二限位部的结构设置为基本一致。

13、所述全地形车的车架和顶杠的端部相互嵌合,且车架和顶杠的延伸方向相反,以使车架和顶杠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且车架和顶杠能够承担较大的剪切力,延长车架和顶杠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抵接,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限位面的第三方向,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第三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第三方向的投影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和所述延伸部中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内陷以形成有容纳连接件的安装槽,所述紧固件至少部分穿过所述侧梁和所述延伸部后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还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用于设置所述紧固件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件抵接的抵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螺母,所述抵接部基本呈“u”形结构,从所述螺母的轴线方向观察,所述抵接部和所述螺母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抵接部和所述螺母的螺纹孔的重叠面积为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靠近所述侧梁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凸起部,所述侧梁靠近所述延伸部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部中,所述第二凸起部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和所述侧梁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形成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为所述延伸部和所述侧梁之间预留的一段间隙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扶手杆以及用于安装仪表的仪表架,所述扶手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仪表架,所述扶手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顶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杆的一端和所述顶杠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杆的另一端和所述仪表架的连接方式为第一连接方式,所述侧梁和所述延伸部的连接方式为第二连接方式,所述第一连接方式和所述第二连接方式基本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结构设置为基本一致。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车架、顶杠、悬架组件、行走组件和动力系统;顶杠设置在车架的上方,并与车架固定连接,顶杠与车架围绕形成供驾乘者乘坐的驾驶舱;悬架组件与车架连接;行走组件通过悬架组件与车架连接;动力系统用于驱动行走组件;顶杠包括延伸部,车架包括用于和延伸部连接的侧梁,延伸部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形成有第一限位部,侧梁至少部分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形成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互嵌合,侧梁和延伸部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通过上述设置,提升了车架和顶杠之间的连接强度,能够减少车架和顶杠之间紧固件的剪切力,延长车架和/或顶杠的使用寿命。技术研发人员:林臻祯,王旭,卢桂馥,沈承开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04技术公布日:2024/6/30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900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