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机动车,自行车装置制造技术 > 汽车后纵梁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正文

汽车后纵梁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0-21 14:25:05

本申请涉及汽车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1、汽车后纵梁是车身结构重要的强化结构件,其主要能够加强汽车后地板的结构强度,并在车身尾部收到撞击时通过变形来吸收冲击能量。

2、相关技术中的汽车后纵梁主要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汽车后轮罩进行连接,后地板纵梁通常为上下两块沿后纵梁长度方向延伸的钢板焊接组成结构,后纵梁在长度衍生方向上为一体结构,常规截面为口字形截面。当汽车尾部在碰撞过程中,后纵梁通过整体压溃折弯变形来吸收冲击能量。

3、然而,上述相关技术中的后纵梁的强度较低,易发生整体变形并引起车辆的变形,影响汽车的整体强度以及用户乘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及车辆,用于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后纵梁强度较低,易发生整体变形并引起车辆的变形,影响汽车的整体强度以及用户乘车安全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包括在车体的长度方向上排布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

4、所述第一纵梁具有第一槽体、多个间隔设置的隔筋以及多个强化结构,所述多个隔筋设置于所述第一槽体内,以将所述第一槽体分隔为多个沿所述车体高度方向排布的吸能腔,每一个所述强化结构设置于一个所述吸能腔内;

5、所述第二纵梁与朝向所述车体顶部的吸能腔相连,且所述第二纵梁朝向所述车体的尾部。

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隔筋包括在所述车体高度方向排布的第一隔筋和第二隔筋,所述第一隔筋朝向所述车体的顶部,所述第一隔筋和所述第二隔筋用于将所述第一槽体分隔为第一吸能腔、第二吸能腔和第三吸能腔;

8、多个所述强化结构包括第一强化结构、第二强化结构和第三强化结构,所述第一强化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吸能腔内,所述第二强化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吸能腔内,所述第三强化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三吸能腔内,所述第一吸能腔朝向所述车体的顶部,所述第三吸能腔朝向车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吸能腔位于所述第一吸能腔和所述第三吸能腔之间,所述第一吸能腔连接所述第二纵梁。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强化结构包括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

10、所述第一吸能腔具有与所述第一隔筋相对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背向所述第二吸能腔;

11、所述第一筋板和所述第二筋板的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一筋板和所述第二筋板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一隔筋,所述第一筋板和所述第二筋板相互交叉设置。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强化结构还包括第三筋板,所述第三筋板位于所述第一筋板背向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

13、所述第三筋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隔筋,所述第三筋板的另一端背向所述第二纵梁延伸并连接所述第一侧壁。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强化结构包括第四筋板;

15、所述第二吸能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隔筋和第二隔筋;

16、所述第四筋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隔筋朝向所述第二纵梁的一端,所述第四筋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隔筋背向所述第二纵梁的一端。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强化结构还包括第五筋板;

18、所述第二吸能腔还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隔筋背向所述第二纵梁的一端,所述第二侧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隔筋背向所述第二纵梁的一端;

19、所述第五筋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隔筋,所述第五筋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壁。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强化结构包括第六筋板和第七筋板;

21、所述第三吸能腔包括与所述第二隔筋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所述第六筋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隔筋,所述第六筋板的另一端背向所述第二纵梁延伸并连接所述第三侧壁;

22、所述第七筋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筋板上与所述第二隔筋相连的一端,所述第七筋板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纵梁延伸并连接所述第三侧壁。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纵梁包括第四吸能腔和第四强化结构;

24、所述第四吸能腔连接所述第一纵梁的所述多个吸能腔中朝向所述车体顶部的吸能腔,所述第四强化结构设置于所述第四吸能腔内,且所述第四吸能腔的侧壁通过所述第四强化结构相连。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强化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段、第二支撑段;

26、所述第四吸能腔具有在所述车体高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四侧壁和第五侧壁,所述第四侧壁朝向所述车体的顶部;

27、所述第一支撑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侧壁,所述第一支撑段的另一端背向所述车体的尾部延伸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段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车体的尾部延伸并连接所述第五侧壁。

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强化结构还包括第三支撑段、第四支撑段和连接段;

29、所述连接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所述第二支撑段的连接处,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背向所述车体的尾部延伸且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段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支撑段的一端,所述第三支撑段的另一端背向所述车体的尾部延伸并连接所述第四侧壁,所述第四支撑段的另一端背向所述车体的尾部延伸并连接所述第五侧壁。

30、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车体,以及与所述车体相连的如上述的汽车后纵梁总成。

3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及车辆,该后纵梁总成通过包括在车体的长度方向上排布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且第二纵梁朝向车体的尾部,从而能够使车辆在受到尾部撞击时,先通过第二纵梁变形吸能,之后通过第一纵梁变形吸能。而第一纵梁通过包括第一纵梁具有第一槽体,多个间隔设置的隔筋以及多个强化结构,多个隔筋设置于第一槽体内,以将第一槽体分隔为多个沿车体高度方向排布的吸能腔,每一个强化结构设置于一个吸能腔内,第二纵梁与朝向车体顶部的吸能腔相连,从而能够提高第一纵梁的整体强度,降低第一纵梁发生变形的几率,从而降低车体发生变形的几率,提高了车体的强度以及用户的乘车安全。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车体的长度方向上排布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隔筋包括在所述车体高度方向排布的第一隔筋和第二隔筋,所述第一隔筋朝向所述车体的顶部,所述第一隔筋和所述第二隔筋用于将所述第一槽体分隔为第一吸能腔、第二吸能腔和第三吸能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强化结构包括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强化结构还包括第三筋板,所述第三筋板位于所述第一筋板背向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强化结构包括第四筋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强化结构还包括第五筋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强化结构包括第六筋板和第七筋板;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梁包括第四吸能腔和第四强化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强化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段、第二支撑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纵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强化结构还包括第三支撑段、第四支撑段和连接段;

11.一种车辆,包括车体,以及与所述车体相连的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后纵梁总成。

技术总结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及车辆,后纵梁总成包括在车体的长度方向上排布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第一纵梁具有第一槽体、多个间隔设置的隔筋以及多个强化结构,多个隔筋设置于第一槽体内,以将第一槽体分隔为多个沿车体高度方向排布的吸能腔,每一个强化结构设置于一个吸能腔内,第二纵梁与朝向车体顶部的吸能腔相连,且第二纵梁朝向车体的尾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纵梁总成能够通过多段吸能提高强度,并能够降低后纵梁总成发生整体变形而引起车辆变形的几率,提高了汽车的整体强度以及用户的乘车安全。技术研发人员:梁新宇,陆传飞,欧天巧,宋亚东,李天奇,于江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0/17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21/31807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