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及其后平叉组件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7:57:47
本发明涉及车辆,尤其是指一种摩托车及其后平叉组件。
背景技术:
1、现有的摩托车后平叉一般设置为摇臂结构,以用于连接摩托车后轮和车架,从而实现摩托车的减震作用。其次,现有的后平叉一般外观面较小,其上设置有塑料件,以提高摩托车的保护作用和美观性。在后平叉的外观面较大的情况下,比如将后平叉的外观面代替塑料件的功能的情况下,后平叉的结构更加复杂,且后平叉的各个部分的结构高度差较大,从而使得后平叉的加工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及后平叉组件,该后平叉组件加工难度较低。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行走组件,行走组件包括前轮和后轮;动力系统,动力系统传动连接至行走组件;悬架组件,悬架组件将前轮和后轮连接至车架;悬架组件包括连接至后轮的后平叉组件,后平叉组件包括转动连接至车架的平叉轴管、第一摇臂、第二摇臂、连接板和减震座,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分别连接至平叉轴管的两端,连接板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之间,减震座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之间,减震座至少部分设置在连接板的上侧。
4、进一步地,悬架组件包括用于动力系统和后轮之间动力传递的传动件,后平叉组件包括供传动件穿过的传动过孔,传动过孔设置在第一摇臂或第二摇臂上,在一个垂直于摩托车左右方向上的纵向平面上,传动过孔沿左右方向在纵向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一过孔投影面,在一个垂直于摩托车前后方向的投影平面上,传动过孔沿前后方向在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二过孔投影面,第一过孔投影面的面积和第二过孔投影面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1.33且小于等于2.48。
5、进一步地,第一摇臂或第二摇臂沿左右方向在纵向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面,第一过孔投影面的面积和第一投影面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05且小于等于0.11。
6、进一步地,沿摩托车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若传动过孔设置在摩托车的左侧,传动过孔的左侧边缘设置在传动过孔的右侧边缘的后方;或沿摩托车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若传动过孔设置在摩托车的右侧,传动过孔的左侧边缘设置在传动过孔的右侧边缘的前方。
7、进一步地,传动过孔的左侧边缘和/或传动过孔的右侧边缘均设置为用于导向的斜面。
8、一种后平叉组件,用于连接车架和行走组件,后平叉组件包括平叉轴管、第一摇臂、第二摇臂、连接板和减震座,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分别连接至平叉轴管的两端,连接板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之间,减震座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之间,减震座至少部分设置在连接板的上侧。
9、进一步地,后平叉组件的材料设置为铝合金,后平叉组件采用锻造成型。
10、进一步地,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上均设置有朝向减震座的第一定位槽,减震座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定位槽中;定位凸起上设置有导向面,导向面设置为斜面;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上均设置有朝向连接板的第二定位槽,连接板的两侧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二定位槽中。
11、进一步地,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的前侧均设置有连接平叉轴管的弧形部,弧形部的轴线基本和平叉轴管的轴线重合。
12、进一步地,在一个垂直于平叉轴管轴向的对称面上,第一摇臂或第二摇臂沿平叉轴管轴向在对称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面,后平叉组件沿平叉轴管轴向在对称面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面,第一投影面的面积和第二投影面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73且小于等于1。
13、本发明提供的摩托车及后平叉组件可以将平叉轴管、第一摇臂、第二摇臂、连接板和减震座进行独立加工后,再采用焊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从而有利于降低后平叉组件的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并有利于提高后平叉组件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特征:1.一种摩托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组件包括用于所述动力系统和所述后轮之间动力传递的传动件,所述后平叉组件包括供所述传动件穿过的传动过孔,所述传动过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摇臂或所述第二摇臂上,在一个垂直于所述摩托车左右方向上的纵向平面上,所述传动过孔沿所述左右方向在所述纵向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一过孔投影面,在一个垂直于所述摩托车前后方向的投影平面上,所述传动过孔沿所述前后方向在所述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二过孔投影面,所述第一过孔投影面的面积和所述第二过孔投影面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1.33且小于等于2.4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臂或所述第二摇臂沿所述左右方向在所述纵向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面,所述第一过孔投影面的面积和所述第一投影面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05且小于等于0.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摩托车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若所述传动过孔设置在所述摩托车的左侧,所述传动过孔的左侧边缘设置在所述传动过孔的右侧边缘的后方;或沿所述摩托车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若所述传动过孔设置在所述摩托车的右侧,所述传动过孔的左侧边缘设置在所述传动过孔的右侧边缘的前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过孔的左侧边缘和/或传动过孔的右侧边缘均设置为用于导向的斜面。
6.一种后平叉组件,用于连接车架和行走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平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平叉组件的材料设置为铝合金,所述后平叉组件采用锻造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平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臂和所述第二摇臂上均设置有朝向所述减震座的第一定位槽,所述减震座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槽中;所述定位凸起上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设置为斜面;所述第一摇臂和所述第二摇臂上均设置有朝向所述连接板的第二定位槽,所述连接板的两侧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平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臂和所述第二摇臂的前侧均设置有连接所述平叉轴管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轴线基本和所述平叉轴管的轴线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垂直于所述平叉轴管轴向的对称面上,所述第一摇臂或所述第二摇臂沿所述平叉轴管轴向在所述对称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面,所述后平叉组件沿所述平叉轴管轴向在所述对称面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面,所述第一投影面的面积和所述第二投影面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73且小于等于1。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及其后平叉组件,该摩托车包括:车架、行走组件、动力系统及悬架组件。该行走组件包括前轮和后轮,该前轮和后轮均通过悬架组件连接至车架,该动力系统传动连接至行走组件。该悬架组件包括连接至后轮的后平叉组件,后平叉组件包括转动连接至车架的平叉轴管、第一摇臂、第二摇臂、连接板和减震座,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分别连接至平叉轴管的两端,连接板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之间,减震座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之间,减震座至少部分设置在连接板的上侧。通过上述设置,有利于降低后平叉组件的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技术研发人员:王昌运,潘中伟,杨湖,向芬芳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4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966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