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性能提升方法及新型轮胎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9-11 14:34:44
本发明涉及轮胎,尤其是涉及一种轮胎性能提升方法及新型轮胎。
背景技术:
1、带束层是轮胎的主要受力部件,其端点是胎冠最容易疲劳破坏的部位,容易出现肩空、肩裂的橡胶老化等问题,从而直接影响轮胎的耐久性,缩短轮胎的使用寿命。
2、目前,相关技术提出,可以通过增大带束层差级的范围,提升轮胎的耐高温能力,但该方案的带束层差级设计范围过大,会导致轮胎在高速行驶时,胎面受力不均、应力集中,轮胎操控性和安全性受到影响,此外,还可以通过限定带束层与行驶面宽度的比值标准,增加带束层差级设计要求,从而提升轮胎耐久性,但是,由于轮胎行驶面宽没有统一的设计标准,因此该方法设计带束层差级标准不清晰,从而导致设计混乱,不能有效提升轮胎耐久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性能提升方法及新型轮胎,可以显著提升轮胎性能。
2、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胎性能提升方法,方法包括:通过车辆传感器集合采集多个新型轮胎的轮胎参数信息和轮胎历史状态信息,其中,轮胎参数信息包括:轮胎断面宽度信息和带束层宽度信息,轮胎历史状态信息包括:带束层温度信息、接地面积信息、平均接地压力信息和胎体张力最大值信息;针对轮胎参数信息和轮胎历史状态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确定各带束层之间的端点差级、各带束层对应的宽度比和各新型轮胎对应的耐久时间;获取新型轮胎的标准断面宽度集合,并根据耐久时间、端点差级和宽度比,确定各项标准断面宽度的新型轮胎,在达到最大耐久时间时的目标端点差级范围和目标宽度比范围;将标准断面宽度集合,以及对应的目标端点差级范围和目标宽度比范围输入至预设分类器中,以对预设分类器进行分类训练,确定带束层宽度分析模型,其中,带束层宽度分析模型用于根据新型轮胎的断面宽度,匹配对应的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第零带束层的目标宽度范围值,以使按照目标宽度范围值设置的新型轮胎耐久性提升。
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针对轮胎参数信息和轮胎历史状态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确定各带束层之间的端点差级、各带束层对应的宽度比和各新型轮胎对应的耐久时间的步骤,包括:根据带束层宽度信息,确定各带束层之间的端点差级,并根据轮胎断面宽度信息和带束层宽度信息,确定各带束层对应的宽度比;通过预设参数分析模型,对轮胎历史状态信息进行耐久度预测处理,确定新型轮胎对应的耐久时间。
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带束层宽度信息,确定各带束层之间的端点差级的步骤,包括:将第一带束层的宽度的一半与第零带束层的宽度的一半的差值,确定为第一端点差级;将第二带束层的宽度的一半与第零带束层的宽度的一半的差值,确定为第二端点差级。
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轮胎断面宽度信息和带束层宽度信息,确定各带束层对应的宽度比的步骤,包括:分别将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第零带束层的宽度,除以标准断面宽度,确定第一宽度比、第二宽度比、第三宽度比和第零宽度比。
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确定各项标准断面宽度的新型轮胎,在达到最大耐久时间时的目标端点差级范围和目标宽度比范围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新型轮胎的历史损坏信息,其中,历史损坏信息包括:新型轮胎带束层的具体损坏位置;根据历史损坏信息从预设数据库中匹配对应的约束范围,以使约束范围与耐久时间、端点差级和宽度比结合,确定目标端点差级范围和目标宽度比范围,其中,约束范围为第一端点差级和第二端点差级的端点差级约束范围。
7、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新型轮胎,新型轮胎包括:轮胎主体和轮胎胎面,轮胎胎面包括:胎冠胶和带束层;其中,胎冠胶包括:冠部胶和基部胶,冠部胶设置于基部胶的外表面,冠部胶为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基部胶同样为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带束层设置于轮胎主体和基部胶之间,带束层由钢丝或尼龙,与橡胶结合构成,带束层用于提升新型轮胎的耐久性和抗破坏能力。
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带束层包括: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第三带束层设置于第二带束层的外表面;其中,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为工作层,用于提升新型轮胎的耐久性和抗破坏能力。
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带束层还包括:第一带束层;其中,第一带束层设置于轮胎主体与工作层之间,第一带束层为过渡层。
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带束层还包括:第零带束层;其中,第零带束层用于通过s型缠绕,沿新型轮胎的周向缠绕,将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轮胎主体紧密贴合。
11、本发明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胎性能提升方法及新型轮胎,该方法可以通过车辆传感器集合采集多个新型轮胎的轮胎参数信息和轮胎历史状态信息,并针对轮胎参数信息和轮胎历史状态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确定各带束层之间的端点差级、各带束层对应的宽度比和各新型轮胎对应的耐久时间,再获取新型轮胎的标准断面宽度集合,并根据耐久时间、端点差级和宽度比,确定各项标准断面宽度的新型轮胎,在达到最大耐久时间时的目标端点差级范围和目标宽度比范围,最后将标准断面宽度集合,以及对应的目标端点差级范围和目标宽度比范围输入至预设分类器中,以对预设分类器进行分类训练,确定带束层宽度分析模型,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显著提升轮胎的耐久性。
13、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14、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1.一种轮胎性能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性能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所述轮胎参数信息和所述轮胎历史状态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确定各带束层之间的端点差级、各带束层对应的宽度比和各新型轮胎对应的耐久时间的步骤,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性能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带束层宽度信息,确定各带束层之间的端点差级的步骤,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性能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轮胎断面宽度信息和所述带束层宽度信息,确定各带束层对应的宽度比的步骤,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性能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各项所述标准断面宽度的新型轮胎,在达到最大耐久时间时的目标端点差级范围和目标宽度比范围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6.一种新型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轮胎包括:轮胎主体和轮胎胎面,所述轮胎胎面包括:胎冠胶和带束层;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束层包括: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所述第三带束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外表面;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束层还包括:第一带束层;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束层还包括:第零带束层;其中,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胎性能提升方法及新型轮胎,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包括:通过车辆传感器集合采集多个新型轮胎的轮胎参数信息和轮胎历史状态信息;针对轮胎参数信息和轮胎历史状态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确定各带束层之间的端点差级、各带束层对应的宽度比和各新型轮胎对应的耐久时间;获取新型轮胎的标准断面宽度集合,并根据耐久时间、端点差级和宽度比,确定各项标准断面宽度的新型轮胎,在达到最大耐久时间时的目标端点差级范围和目标宽度比范围;将标准断面宽度集合,以及对应的目标端点差级范围和目标宽度比范围输入至预设分类器中,以对预设分类器进行分类训练,确定带束层宽度分析模型。本发明可以显著提升轮胎性能。技术研发人员:侯丹丹,徐晓鹏,沈昊昱,邸晶,周子业,张春生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9/9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11/29144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