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及仿生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7:04:14
本技术属于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及仿生机器人。
背景技术:
1、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已经从最初的工业制造转向了人机互动、服务机器人等众多领域,在未来也将会进一步向人类生活方向拓展,在当前的消费级机器人市场上,仿生机器人是一个很好的陪伴或者伴随型机器人伴侣,消费级的仿生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已经成为热门网红产品,但是受限目前电池容量及充电场所的约束,导致仿生机器人的使用场景有限,使用范围受到制约,因此,急需突破的解决方案拓展仿生机器人的使用空间和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突破机器人因电池容量及充电场所造成的使用范围约束。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内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适于安置仿生机器人并为所述仿生机器人充电。
3、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设有限制所述仿生机器人在所述车身内移动的限制结构,和/或,设有容置所述仿生机器人的容置部。
4、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放置所述仿生机器人的装配台,所述仿生机器人于高度方向上相对所述装配台移动以放置于所述装配台上或移出所述装配台。
5、优选地,所述装配台上形成有限制所述仿生机器人于所述车身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纵向限位结构和限制所述仿生机器人于所述车身的横向上移动的横向限位结构。
6、优选地,所述纵向限位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凸台部和后凸台部,所述前凸台部和后凸台部围设形成用以容置所述仿生机器人腹部的容置槽。
7、优选地,所述前凸台部和/或后凸台部具有与所述仿生机器人的腹部抵接的对接坡面。
8、优选地,所述对接坡面与所述仿生机器人的腹部之间形成有实现插接的卡持槽和卡持块,所述卡持槽和卡持块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对接坡面上,另一设置在所述仿生机器人的腹部。
9、优选地,所述前凸台部的前端面上形成有充电接口。
10、优选地,所述横向限位结构为所述装配台在左右方向上的侧面,所述仿生机器人的四肢蜷缩且夹持所述侧面。
11、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布置在靠近汽车的仪表板的位置。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仿生机器人,适配于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汽车。
13、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布置在所述驾驶座的一侧。
14、优选地,所述仿生机器人顶部设置有用于用户扶手的扶手区、用于手机充电的充电区、用于放置水杯的杯托区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通过设有适用于放置仿生机器人的固定支架,如此,使得仿生机器人可跟随汽车移动以实现移动更远的距离并到达更多的使用场景,而且由于固定支架可为仿生机器人充电,解决了因充电场所固定导致使用场景固定的问题,突破了仿生机器人原有使用范围。
16、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一种适用于上述汽车的仿生机器人,有利于突破仿生机器人固有的使用场景限制。
技术特征:1.一种汽车,包括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内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适于安置仿生机器人并为所述仿生机器人充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设有限制所述仿生机器人在所述车身内移动的限制结构,和/或,设有容置所述仿生机器人的容置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机器人于高度方向上相对所述装配台移动以放置于所述装配台上或移出所述装配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台上形成有限制所述仿生机器人于所述车身的横向上移动的横向限位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凸台部和/或后凸台部具有与所述仿生机器人的腹部抵接的对接坡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坡面与所述仿生机器人的腹部之间形成有实现插接的卡持槽和卡持块,所述卡持槽和卡持块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对接坡面上,另一设置在所述仿生机器人的腹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凸台部的前端面上形成有充电接口。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限位结构为所述装配台在左右方向上的侧面,所述仿生机器人的关节蜷缩且夹持所述侧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布置在靠近汽车的仪表板的位置。
10.一种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适配于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汽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机器人顶部设置有用于用户扶手的扶手区、用于手机充电的充电区、用于放置水杯的杯托区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及仿生机器人,其通过设有适用于放置仿生机器人的固定支架,如此,使得仿生机器人可跟随汽车移动以实现移动更远的距离并到达更多的使用场景,而且由于固定支架可为仿生机器人充电,解决了因充电场所固定导致使用场景固定的问题,突破了仿生机器人原有使用范围。技术研发人员:熊想明,马俊野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追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20技术公布日:2024/7/1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38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