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机动车,自行车装置制造技术 > 车辆侧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车辆侧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9-14 14:22:50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车辆侧部结构。

背景技术:

1、近年来,提供对于也考虑了交通参与人中老年人、残障者、或儿童等处于弱势立场的人的可持续输送系统的存取的努力正在活跃化。为了实现所述目的,通过与提高碰撞安全性能有关的开发而致力于更进一步改善交通的安全性或便利性的研究开发。可是,在与提高碰撞安全性能有关的开发中,如何兼顾车辆侧部结构的结构刚性与碰撞安全性能是课题。

2、例如,在现有技术中,在由侧梁(side sill)、支柱(pillar)等结构组成的车辆侧部结构中,支柱的下部与侧梁的上方侧接合,在应用有车辆侧部结构的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支柱的下部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折变形,从而抑制支柱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倾倒。然而,若为了引导支柱的下部经由弯折变形来吸收碰撞负载,而将支柱的下部设置成低刚性结构,则有可能导致支柱的下部容易往车内侧入侵。相应于此,若在支柱的下部设置刚性高的结构,则可能导致支柱的上端部弯折变形而往车内侧入侵。如此,有必要改善车辆侧部结构的结构设置来兼顾结构刚性与碰撞安全性能。

3、本发明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以达成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更有效地吸收碰撞负载,从而提高车体刚性并抑制支柱往车内侧入侵为目的。而且,进而有助于发展可持续输送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侧部结构,能够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更有效地吸收碰撞负载,从而提高车体刚性并抑制支柱往车内侧入侵。

2、本发明的车辆侧部结构包括:侧梁,设置在地板面板的车宽方向上的两侧,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支柱,从所述侧梁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往上方延伸,且包括设置在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的支柱外部件;内部部件,接合在所述侧梁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柱外部件的车内侧面;以及托架,设置在所述侧梁的车内侧面的上部且连接所述内部部件,其中所述支柱外部件的下部形成有脆弱部,且所述内部部件的上端连接在所述脆弱部的上端的下方。

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柱外部件具有随着朝向所述脆弱部而板厚变薄的板厚变化部,且所述脆弱部经由所述板厚变化部形成在所述支柱外部件的下部。

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脆弱部的上端形成为比所述内部部件更靠上方,而具有不接触所述内部部件的间隙,且所述间隙在所述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板厚变化部在所述车辆上下方向上的宽度更短。

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内部部件具有与所述支柱外部件对向的对向面、以及从所述对向面朝向所述支柱外部件延伸的侧面,而在所述支柱外部件的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形成封闭截面。

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托架具有与所述内部部件连接的前侧壁与后侧壁、以及连接所述前侧壁与所述后侧壁的内侧壁,而具有盖状截面。

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内部部件具有设置在车辆前方侧的第一内部部件、以及设置在车辆后方侧的第二内部部件,所述前侧壁与所述第一内部部件连接,且所述后侧壁与所述第二内部部件连接。

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托架的所述前侧壁与所述后侧壁形成有在所述车宽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凸肋,且所述第一凸肋随着朝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而截面积变小。

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内部部件的所述侧面形成有在所述车宽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凸肋,且所述托架的所述后侧壁上的所述第一凸肋与所述内部部件的所述侧面上的所述第二凸肋在所述车宽方向上重叠。

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侧部结构还包括:车门梁,设置在所述侧梁与所述支柱的周边,且具有朝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封闭截面,且所述车门梁的端部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与所述脆弱部重叠。

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侧部结构还包括:补片,设置在所述车门梁的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且具有外侧面、以及从所述外侧面朝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的上侧面与下侧面,所述补片经由所述上侧面与所述下侧面而与所述车门梁接合,而在所述车门梁的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形成封闭截面,且由所述补片所构成的所述封闭截面从所述车门梁往所述支柱的外侧延伸,而在从侧面观看时与所述支柱重叠。

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补片的端部设置在比所述脆弱部的上端更靠下方的位置。

13、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车辆侧部结构中,内部部件接合在侧梁的上表面与支柱外部件的车内侧面,托架设置在侧梁的车内侧面的上部且连接内部部件,其中支柱外部件的下部形成有脆弱部,且内部部件的上端连接在脆弱部的上端的下方。如此,在应用有车辆侧部结构的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由于内部部件不延伸到脆弱部的上端,从而支柱能够以脆弱部的上端作为起点进行弯折来吸收碰撞负载。即,设置用以提高车体刚性的内部部件不影响脆弱部经由弯折变形来吸收碰撞负载的效果。并且,内部部件以及托架能够从车内侧对支柱外部件进行支撑,且能够将碰撞负载往车辆上下方向传递,从而碰撞负载能够以刚性高的侧梁、内部部件以及托架等来承受,并转变为在车辆上下方向的弯折变形,由此抑制支柱往车内侧的变形。据此,本发明的车辆侧部结构能够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更有效地吸收碰撞负载,从而提高车体刚性并抑制支柱往车内侧入侵。

14、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侧部结构,能够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更有效地吸收碰撞负载,从而提高车体刚性并抑制支柱往车内侧入侵。车辆侧部结构包括:侧梁,设置在地板面板的车宽方向上的两侧,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支柱,从所述侧梁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往上方延伸,且包括设置在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的支柱外部件;内部部件,接合在所述侧梁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柱外部件的车内侧面;以及托架,设置在所述侧梁的车内侧面的上部且连接所述内部部件,其中所述支柱外部件的下部形成有脆弱部,且所述内部部件的上端连接在所述脆弱部的上端的下方。技术研发人员:山田瞳,长谷川厚,竹内亮大郎,江川泰久,藤村欣弥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9/12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14/29371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