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装置、转向机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7:34:34
本申请涉及传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动装置、一种转向机构和一种包括所述转向机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1、在传动领域,涡轮和蜗杆的传动过程中,由于涡轮和蜗杆的相互作用容易导致涡轮和蜗杆之间的配合间隙变大,从而影响涡轮和蜗杆的传动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传动精度的传动装置,以及一种包括所述传动装置的车辆。具体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动装置,包括支座、轴承、蜗杆和蜗轮,轴承设置于支座的内孔,蜗杆伸入轴承的内圈,蜗杆与蜗轮传动连接;
3、支座还设有抵持部,抵持部能够沿蜗杆的旋转轴线方向抵持于轴承的外圈,抵持部用于限制蜗杆和蜗轮配合传动时所产生的径向位移,以保证蜗轮和蜗杆之间的配合间隙。
4、本申请传动装置通过将蜗杆设置于支座内孔内的轴承内圈,并将蜗杆的与蜗轮传动连接,以使得蜗杆在外界驱动力的作用下能够转动并驱动蜗轮转动,从而实现本申请传动装置的传动功能。
5、本申请传动装置通过设置沿蜗杆的旋转轴线方向与轴承外圈抵持的抵持部,以在蜗杆和蜗轮配合转动且产生偏转力矩时,抵持部能够通过与轴承的抵持作用来限制蜗杆的径向位移,从而抵消蜗杆的偏转力矩,保证蜗轮和蜗杆之间的配合间隙,提高本申请传动装置的传动精度。
6、在一种实施例中,抵持部包括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第一抵持部抵持于轴承靠近蜗轮的端面,第二抵持部抵持于轴承背离蜗轮的端面。
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轴承靠近蜗轮的端面的一侧设置第一抵持部,在轴承背离蜗轮的端面的一侧设置第二抵持部,以使得轴承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均能被对应的抵持部所抵持,从而实现对轴承的轴向位移的限制。同时,基于抵持部对蜗杆的径向位移的限制,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的配合也能够实现对蜗杆的径向位移的进一步限制。
8、在一种实施例中,在蜗轮与蜗杆的排列方向上,第一抵持部相对于蜗杆的旋转轴线更靠近于蜗轮的旋转轴线,和/或第二抵持部相对于蜗杆的旋转轴线更远离于蜗轮旋转轴线。
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抵持部设置于蜗杆的旋转轴线靠近蜗轮的旋转轴线的一侧,以在蜗轮作用于蜗杆的轴向力使得轴承与第一抵持部抵持时,轴向力能够与第一抵持部配合,形成反向的偏心力矩,以抵消蜗轮作用于蜗杆所形成的偏心力矩,防止蜗杆绕轴承翻转,保证蜗杆和蜗轮之间的配合间隙。
10、还通过将第二抵持部设置于蜗杆的旋转轴线靠近蜗轮的旋转轴线的一侧,以在蜗轮作用于蜗杆的轴向力使得轴承与第二抵持部抵持时,轴向力能够与第二抵持部配合,形成反向的偏心力矩,以抵消蜗轮作用于蜗杆所形成的偏心力矩,防止蜗杆绕轴承翻转,保证蜗杆和蜗轮之间的配合间隙。
11、在一种实施例中,沿蜗轮与蜗杆的排列方向,第一抵持部位于相对于第二抵持部更靠近蜗轮的旋转轴。
1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沿蜗轮与蜗杆的排列方向设置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使得蜗杆受到的轴向力能够在第一抵持部和/或第二抵持部的作用下形成反向的偏心力矩,该反向的偏心力矩能够抵消蜗轮作用于蜗杆所形成的偏心力矩,防止蜗杆绕轴承翻转,保证蜗杆和蜗轮之间的配合间隙。
13、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抵持部与轴承的旋转轴线之间具有第一间距,第二抵持部与轴承的旋转轴线之间具有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二间距。
14、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抵持部相较于第一抵持部与蜗轮的旋转轴的距离较长,通过将第二抵持部的第二间距设置大于或等于第一抵持部的第一间距,减小了第二抵持部与蜗轮旋转轴之间的距离对第二抵持部对蜗杆翻转的防止效果的影响,从而保证了第二抵持部对蜗杆翻转的防止效果,保证了蜗杆和蜗轮之间的配合间隙。
15、在一种实施例中抵持部为圆环结构,抵持部包括轴向凸起件,轴向凸起件沿轴承的旋转轴线朝向轴承的端面延伸,并与轴承外圈的端面相抵持,以限制蜗杆和蜗轮配合传动时所产生的径向位移。
1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抵持部设置为圆环结构,并设置沿轴承旋转轴线方向向轴承端面延伸的轴向凸起件,以使得轴向凸起件可以和轴承的端面相抵持,从而使得蜗杆和蜗轮配合转动所产生轴向力,能够通过轴向凸起件与轴承的抵持作用,形成能够抵消蜗杆的偏转力矩的反向的偏转力矩,进而限制轴承的径向位移,保证蜗轮和蜗杆之间的配合间隙,提高本申请传动装置的传动精度。
17、在一种实施例中,轴向凸起件设有两个,沿蜗轮和蜗杆的排布方向,两个轴向凸起件位于轴承的旋转轴线的同一侧,且两个轴承凸起件与轴承的旋转轴线的间距相等。
1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两个轴向凸起件设置在轴承旋转轴线的同一侧,且使得两个轴向凸起件与轴承的旋转轴向的距离相等,以在蜗轮和蜗杆配合转动且使得轴承产生轴向位移时,两个轴向凸起件施加于轴承上的力,能够保证轴承的受力相对均匀。同时,也能够保证轴向凸起件与轴承相配合所形成的力矩的方向,与蜗轮和蜗杆配合传动所产生的偏转力矩的方向相反。
19、在一种实施例中,轴向凸起件为弧形,轴向凸起件位于轴承的旋转轴线的一侧,且绕轴承的旋转轴线周向布置。
2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轴向凸起件设为弧形,轴向凸起件位于轴承的旋转轴线的一侧,并使得轴向凸起件绕轴承的旋转轴线周向布置,以使得轴承端面靠近轴向凸起件的一侧的受力相对均匀。同时,也能够保证轴向凸起件与轴承相配合所形成的力矩的方向,与蜗轮和蜗杆配合传动所产生的偏转力矩的方向相反。
21、在一种实施例中,抵持部还包括径向凸起件,径向凸起件沿轴承的半径方向凸出,支座上还设有安装槽,安装槽沿轴承的半径方向设置,径向凸起件收容于安装槽内,以实现支座对抵持部的位置固定。
2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沿轴承半径方向凸出的径向凸起件,并在支座上设置安装槽,以使得径向凸起件能够收容于安装槽内,从而实现支座与抵持部的位置固定。
23、在一种实施例中,传动装置还包括缓冲件,缓冲件填充于轴承与支座之间,缓冲件用于吸收轴承与支座之间的振动。
2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缓冲件,并使得缓冲件能够填充轴承与支座之间,以吸收蜗轮和蜗杆配合传动过程中传递至轴承和支座之间的振动,从而减小本申请传动装置工作过程中因轴承和支座振动而产生的噪音。
25、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机构,包括转向输入装置、转向执行装置和传动装置,转向输入装置与传动装置的蜗杆传动连接,转向执行装置与传动装置的蜗轮传动连接。
26、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转向机构。
27、可以理解的,本申请第三方面所提供的车辆,因为采用了本申请第二方面所提供的传动装置,而本申请第二方面所提供的转向机构具备提高传动精度的有益效果。本申请车辆也由此具备了更高的传动精度。
技术特征:1.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轴承、蜗杆和蜗轮,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支座的内孔,所述蜗杆伸入所述轴承的内圈,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包括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一抵持部抵持于所述轴承靠近所述蜗轮的端面,所述第二抵持部抵持于所述轴承背离所述蜗轮的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的排列方向上,所述第一抵持部相对于所述蜗杆的旋转轴线更靠近于所述蜗轮的旋转轴线,和/或所述第二抵持部相对于所述蜗杆的旋转轴线更远离于所述蜗轮旋转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的排列方向,所述第一抵持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抵持部更靠近所述蜗轮的旋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持部与所述轴承的旋转轴线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二抵持部与所述轴承的旋转轴线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为圆环结构,所述抵持部包括轴向凸起件,所述轴向凸起件沿所述轴承的旋转轴线朝向所述轴承的端面延伸,并与所述轴承外圈的端面相抵持,以限制所述蜗杆和所述蜗轮配合传动时所产生的径向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凸起件设有两个,沿所述蜗轮和所述蜗杆的排布方向,两个所述轴向凸起件位于所述轴承的旋转轴线的同一侧,且两个所述轴向凸起件与所述轴承的旋转轴线的间距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凸起件为弧形,所述轴向凸起件位于所述轴承的旋转轴线的一侧,且绕所述轴承的旋转轴线周向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还包括径向凸起件,所述径向凸起件沿所述轴承的半径方向凸出,所述支座上还设有安装槽,所述径向凸起件收容于所述安装槽内,以实现所述支座对所述抵持部的位置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填充于所述轴承与所述支座之间,所述缓冲件用于吸收所述轴承与所述支座之间的振动。
11.一种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输入装置、转向执行装置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传动装置,所述转向输入装置与所述传动装置的蜗杆传动连接,所述转向执行装置与所述传动装置的蜗轮传动连接。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转向机构。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一种传动装置、转向机构和车辆。该传动装置包括支座、轴承、蜗杆和蜗轮,轴承设置于支座的内孔,蜗杆伸入轴承的内圈,蜗杆与蜗轮传动连接;支座还设有抵持部,抵持部能够沿蜗杆的旋转轴线方向抵持于轴承的外圈,抵持部用于限制蜗杆和蜗轮配合传动时所产生的径向位移,以保证蜗轮和蜗杆之间的配合间隙。本申请传动装置通过设置能够抵持轴承外圈的抵持部,以使得蜗杆和蜗轮配合传动且产生偏转力矩时,抵持部能够限制蜗杆在偏转力矩作用下产生的径向位移,从而保证蜗杆和蜗轮之间的配合间隙,提高了本申请传动装置的传动精度。技术研发人员:张鹏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23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797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